12355青少年服务台简介
活动报道
咨询师&志愿者介绍
成长大讲堂
心灵书屋
心灵导航
青少年维权
在线心理咨询
【台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】...
【台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】...
[台州市本宫]台州市青少年...
2024年台州市青少年活动中...
钟爱一生,筷乐随行 红领...
2023年第十三届浙江省少年...
“学习二十大,争做好队员...
【台州宫】学习二十大 奋...
【台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】...
 
成长大讲堂

“娘化”的美少年,碍着谁了?

发布时间:2018-09-19

最近,一部强制要求小朋友们看的电视节目出了幺蛾子。节目本身的内容倒是其次,惹了争议的,是节目开始之后铺天盖地的广告,以及请到的一系列“小鲜肉”明星来为孩子们“加油打气”。

于是,很多人不再关注这些强制要求的节目,而是开始数落起这些明星来,最常见的指责就是“娘”“阴柔”“看起来一点也不像男的”。特别是当这些明星和儿童教育的话题相关联起来之后,“这么娘的男性形象会不会教坏小孩子”,“为什么这些人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?小男孩看了会不会有样学样,也娘里娘气的啊?”

图片来源:央视

更恶毒的攻击先抛开不讲,我们不如先厘清这些问题——所谓的“男子气概”究竟是什么,为什么娱乐明星会“娘”化,以及对于小孩子来说,究竟什么样的媒体形象才是“健康”的?

历史上,男子气概是与支配地位划等号的

现在数量不少的男性偶像,都拥有白净的皮肤,纤细的外表,乃至举手投足间阴柔的气质,或者所谓“暖男”的气场,这些都与历史上的标准男性形象相去甚远。人们长年来似乎都认为,男性就应该是高大威猛,有肌肉线条,说话做事都比较“硬气”,才符合我们的社会规范;而温柔、瘦弱等等,都是女性身上才有的标签。“这些偶像,个个都娘里娘气的,难道不是病态吗?”

然而所谓的“男子气概”,不过也是社会的构建而已。在东亚的国家叙事中,男性-国家-社会构成了一个父权的结合体,无时无刻不在用教化在固化着相应的社会规则。在国家层面,男儿保家卫国、奋勇抗敌、争当“战狼”,而在社会中则是“敢作敢当、勇敢果断”,要有“领导力”,在家庭中则需要承担起养家的职责,做一名“坚强如山”的父亲。相应的,女性需要温柔、隐忍、贤淑,做好“贤内助”,负责哺育、关爱和照顾。

图片来源:微博截图

这些说辞,表面上看起来和谐,实际上都是建立在男性在社会的支配角色之上的;那些被描述为男性的美德,是“更高级”的美德。现代女性可以刚强、可以勇猛、可以独立,甚至可以自称“女汉子”(褒义词);几年前李宇春这样的形象横空出世时,社会虽有争议,但追捧依旧盖过了打压。然而,男性却不允许“阴柔”、不允许“娘”,不可以示弱,否则便会遭到指责、轻蔑乃至欺凌。甚至,对于“男性气概”的社会要求,也放纵了这些性格特质中有害的一面,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:粗鲁、残忍、不修边幅、大男子主义,或者压抑自己的情感需求导致心理问题。

现实中的性别差异相当有限,并无硬指标可循

今天我们的社会在性别气质问题上的态度已经不那么绝对了,在某种意义上这场争论恰恰是社会标准逐步多元化的结果——换在以前, “暖男”“小鲜肉”气质的人难得成为明星,也就不会引发如此风波。

但这一态度放松,反倒暴露了性别气质领域的一个更加深刻的问题:它实际上是武断而主观的,并没有标准。人们大可去说“男人阴柔可以,不要过度阴柔就好”,但怎样才算过度呢?同一个人,有些人觉得正好,有些人就无法接受。这样的争论,注定不可能达成一致。

归根结底,争论不休是因为每个人对气质的理解都不同,而并没有什么外在的客观标准能统一大家的观点。虽然每个人都坚信自己对于气质的定义是“自然”的,但客观的自然并没有提供这样的实证支持。绝大部分男性和女性的刻板印象,在统计意义上并不成立。所谓“领导力”“思维能力”“性格”,在男女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。男性完全可以是心细的、敏感的,女性也可以是果断的、富有逻辑的。就算是先天的、物理上的差别,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多样性和差异性,也远远大于男女之间的统计差异。女性可以拥有维纳斯·威廉姆斯的强壮肌肉,身材小巧瘦弱的男性也大有人在,从社会性别结构中承袭的刻板印象,反而会让许多正常人生活在阴影之下,受尽歧视和嘲笑。

俄罗斯的金刚芭比。图片来源:新浪体育

换句话说,打破那些性格上的藩篱,一个人“娘”不“娘”、“man”不“man”,完全可以是个人特质和个人选择。不过,娘系偶像的制造,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。

偶像变“娘”,究竟是怎么回事?

虽说东亚传统国家叙事推崇男子气概,但肯定不是每个男性都能满足这个标准。阴柔的男性一直是存在的,而且也会得到一定追捧——虽然说范围要远远较小,而且集中在上层社会。“温润如玉,风度翩翩”的白净书生,或者“面如傅粉,唇若施脂”的贾宝玉式的美男子,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,都和所谓威猛、刚强的“男性气概”相去甚远。在古代,这些上等阶层的人不需要辛苦劳作、也不需要血战沙场(所以多在和平年代出现),且在文与武的二元光谱中占据着文弱、优雅的那一侧。受东亚文化影响的韩国和日本,这样的男性形象也存在着,并在一定范围内被欣赏着。有些流行文化的学者认为,现在阴柔的美男子们,是传统美少年形象在当下的复兴 [1]

不过,这个“复兴”并不是单纯的怀旧。近二三十年,“娘气”的偶像明星多是日本和韩国的舶来品(九十年代的东方神起、H.O.T.和岚便是这个风潮的代表),导致现在社会上大多数对于“娘”的批评,也会捎带上对于国籍的不屑和轻蔑。但“娘”的重点并不在于国籍,而在于成熟的娱乐消费市场(日本和韩国最先发展起来),造就了一批对于“娘”的男性形象十分热衷的受众——年轻的城市女性。

偶像团体。图片来源:爱奇艺

正是因为性别气质是建构的,也可以被市场的力量反向建构 [2]。从纤细到雌雄莫辩的日本少女漫画,再到融入所谓阴柔气质的韩流偶像,这些文化产品重新定义了许多女性心中的性感和吸引力,摒除了阳刚的男子气概当中富有攻击性、对女性具有支配性的一面,更加温和、容易接近,能够构筑起来一种现实中鲜有的平等关系(甚至更极端地,女性处于支配地位的关系)。这种想象,也会投射到“耽美”上去——男性和男性之间的浪漫爱情能够跳脱传统的男女支配关系,达到一种新的和谐(也因此,耽美文化和真正的 LGBT 群体并无太大交集)。

在东亚的父权结构中,女性长期处于弱势地位,她们在关系中的地位并不平等,而大部分的女性并没有反抗的力量(甚至屈从于这个结构、自我物化),于是倾向于用购买力在相对自由的文化消费中获取这种想象、甚至借用传统文化中的“美少年”形象,这才是“小鲜肉”的流行的根本原因。

话说回来,一个人喜欢什么样的偶像,这完全是个人选择,别人并没有理由指摘;小鲜肉偶像的存在少说也有十几年历史,粉丝也早已见怪不怪。问题在于,走入国家级别的媒体,和教育性质的节目挂钩,许多人条件反射地形成了这样的担心——“救救孩子”。

但救孩子的关键,并不在于让他们“不娘”。

“小鲜肉”问题的根本:媒体中的男性形象

很多人担心,“小孩子会盲目模仿媒体中的形象,从而也变得娘里娘气的”;或者,“尽让这些娱乐明星上电视,小孩子还会好好学习么”?

“娘”到底好不好,前面已经讨论了——如果只是个人的装扮或者性格,没啥不好的。但是,对于大量曝光在媒体上的娱乐明星来说,尽管娘并不是问题,“单一”和“不真实”却有着潜在的危险。

青少年的心智虽然还不成熟,但也不傻。他们会主动接受并选择媒体传递出来的信息,并不会一味效仿或者当真。就连那些直接表现血腥暴力的影视游戏作品,都不能明确地让受众变得更暴力,相关研究莫衷一是,更何况娱乐节目了。看动作电影的小孩子虽然会因为好玩而模仿学习、相互打闹、称兄道弟,但是他们并不会认为打人是对的,或者真的就去拜师学武了;同样,几个娘化的偶像出现在电视上,也不会导致家长们所恐惧的“盲目模仿”,至于性向扭曲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。

然而,媒体的影响却会以另外的方式出现在青少年的成长当中,那就是对于“常态”和自我之间的认知。媒体上出现的形象意味着什么,代表着什么,塑造了怎样的一个社会常态?而我自己该是什么样子、社会又怎么期望自己?

许多研究表明,对于许多青少年男性而言,如果屏幕上出现的清一色的都是肌肉男、阳刚威猛的形象,反而会带来负面影响。这些所谓“完美的男性形象”,和社会的规则、结构以及期望结合在一起,会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压力——“我够不够man?够不够强壮?如果不够的话,是不是就是不正常?”[3][4] 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年轻女性。她们长期接受到的媒体形象都是清瘦苗条或者性感,这会对女孩子的自我认知造成影响。盲目减肥、患上厌食症或者饮食失调,很大程度上都要怪罪当下媒体对于“完美女性形象”的塑造 [5]

因此,媒体上呈现的形象,也应该是真实且包容的。男性可以是阳刚的,也可以是阴柔的;性向可以是直的,也可以是弯的。甚至说,男性应该是什么样的性格,从事什么样的职业,都应该体现出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有的多样性,尊重青少年自己的选择。而打破社会刻板印象、具有“代表性”的“行为榜样”(role model),则会帮助青少年们调和社会期望与个人追求,认识到“这样也可以”——比如少数族裔的女性科学家,或者性格温和、侧重家庭的男性,不盲目追求外表和身材,也不因为先天的出身和族群而受到限制。

所以,铺天盖地的小鲜肉偶像的问题,并不在于“娘”,而在于“娘”是否是真实且包容的形象。

或许各个小鲜肉偶像们的素质千差万别,或许各个偶像的奋斗史也会有“行为榜样”的成分在里面(所谓“粉丝滤镜”),然而从媒体曝光的层面来看,标配的磨皮滤镜、被公司和粉丝层层维护的“人设”、商业化的炒作与同质化的潮流,“不真实”可能才是最大的问题。甚至连这些偶像自己,都在商业炒作中被剥夺了做自己的权利,或许他们想做一个黑皮肌肉男,却因为市场的原因不得不屈从于所谓韩式美男,这实在算不上积极。

娘当然没问题,但这并不是我所乐见的“娘”。什么时候,媒体上的形象可以跳脱出这些人设框架,让观者(不仅仅是小孩子)意识到更多可能,更加包容身边形形色色的人,尊重所有人在不干涉他人的情况下做出的自由选择;我们也不会被一档节目、一种形象、一个价值、一股潮流所左右,或者被一些强大力量(不管是市场的还是行政的)所支配、无处可逃、没得可选——这才是真正的社会进步。

(编辑:Ent)



作者:李子李子短信
链接:https://www.guokr.com/article/443247/
来源:果壳
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(guokr.com),禁止转载。如有需要,请联系sns@guokr.com


返回到顶部
版权所有:台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地址:台州市市民广场东北角(香格里拉小区西侧)
电话:0576-88508307 技术支持:青少年宫在线[www.qsng.cn]
浙ICP备11030351号-1